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人过4000年之久“元旦”,隐含啥文化符号和价值?有何启示?

2018-01-01 神州日知 乐儿 日知录

关注日知录(ID:dirizi001), 读典,品典,用典; 知人,敬人,做人。合作:8911155596(微信、手机、QQ号)


神州日知 乐儿

流光易逝,2017年已去, 2018年如期而至。

“元旦”,就是每年阳历的一月一日,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传统的新年。

那么,你可知道吗?古代的元旦是什么意思,和今天的元旦是不是一个意思呢?


“元旦”何意?


其实,古人早就开始过“元旦”,“元旦”一词其实也早已有之,确非舶来品。

成书于唐朝初年的《晋书》中便写道:“颛zhuān帝以孟夏正月为元,其实正朔元旦之春。”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。

实际上,在此之前“元旦”的概念已经频频出现于诗文之中,南朝文史学家和文学家萧子云的《介雅》一诗中便有“四季新元旦,万寿初春朝”的句子。

但此后的夏、商、周、秦、汉的元旦日期也并不一致。

从词义角度看,“元旦”是一个合成词,按单个字来讲,“元”,在甲骨文中就是人的“头”,有开始、第一之意。

“元日”就是新年头一天,《书·舜典》:“月正元日,舜格于文相祖。

孔传:“月正,正月;元日,上日也。”

《东京赋》:“于是孟春元日,群后旁戾。”

还有唐朝孟浩然脍炙人口的《田家元日》诗和宋朝王安石家喻户晓的《元日》诗等等,诗文中的“元日”都是我们如今的“春节”。

“旦”,是天明天亮的意思。

《说文解字》认为“旦”是“从日见一上,一,地也”。

“旦”是个象形字,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,也就是早晨的意思。

那么,“元旦”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新年的第一个早晨了。

单从“元旦”一词来说,它最早出自南朝诗人萧子云的《介雅》诗:“四气新元旦,万寿初今朝。”

宋代吴自牧《梦粱录》中也对“元旦”作了解释:“正月朔日,谓之元旦,俗呼为新年。”

房玄龄在《晋书》中也说:“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,其时正朔元旦之春。”

还有唐人成文斡《元旦》诗以及南宋诗人陆游《己酉元旦》诗等等,这里的“元旦”都是“春节”的意思。

其他称呼和出处就不一一介绍了,在清朝消失以前,没有把“过年”称为“春节”的,大都称为“元旦”。

也就是说,这以前的“元旦”都不是阳历的一月一日。

也就是说,古代,正月初一,我们现在称“春节”或者“过年”,却称为“元旦”。

也就是说,他们所说的元旦,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阳历一月一日。

不过,“元旦”在不同朝代仍有不同称呼:

先秦时期叫“上元”、“元日”、“改岁”、“献岁”等等;两汉时期则称为“三朝”、“岁旦”、“正旦”、“正日”;

魏晋时期又叫做“元辰”、“元日”、“元首”、“岁朝”等;

唐宋元明时期,称为“元旦”、“元日”、“岁日”、“新正”、“新元”等;

而到了清朝,就一直叫“元旦”或“元日”了。

从以上各朝各代对“春节”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,“春节”在古时候叫得最多的就是“元日”或“元旦”。

过元旦”来历


据《史记》记载,“元旦”在夏代是正月初一,在商代是十二月初一,在周代是十一月初一,在秦代是十月初一。

而要追溯元旦之日何时被定为农历正月初一,则有明文记载始于汉武帝时。

汉武帝之前,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并不统一,因此,历朝历代元旦的月份和日子相距甚远。

夏朝以元月为正月,商朝以十二月为正月,周朝以十一月为正月,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十月为正月。

汉武帝时,恢复夏历,明文规定元月为正月,并将正月第一天称为元旦,这就是我们如今的“春节”。

此后,这一规定沿用了2000多年,直至清朝末年。

期间,每逢农历元旦,封建王朝都会举行庆贺、典仪、祈祀等活动,祭神祭祖、挂贴春联、书写福字、燃放鞭炮、守岁、吃团圆饭等等,构成了公历元旦之日最主要的内容,每每盛况空前,“元旦”承载了中国人喜庆、团圆、幸福、风俗、文化等多个愿望和符号。

当今“元旦”来历


1911年,辛亥革命爆发,大清王朝寿终正寝,农历元旦也被公立元旦取而代之。

为“行夏正,所以顺农时;从西历,所以便统计”,经各省都督代表会议表决之后,民国政府决定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法。

这样,我们就把通用于世界的”西历“,称之为阳历;而中国农历,称之为阴历。

阳历来源于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发明的太阴历,后结合早期天文学及民间历法、尼罗河泛滥规律,使之逐步演变成太阳历。

凯撒成为罗马共和国的独裁官后,以古埃及历法为基础,改革罗马帝国陈旧历法,并于公元前46年开始执行,这便是儒略历。

随着罗马帝国的强大,儒略历也成为当时西方世界最主要的历法。

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年,是由意大利哲学家同时兼任医生的阿洛伊修斯·利尤斯根据儒略历加以改进而成的一种历法。

1582年,由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,所以,公历又称格里高利历。

格里高利历将耶稣降生之年设为公历元年,耶稣诞辰12月25日被设为圣诞节,而耶稣施行割礼之日被定为公历历法的第一天,即今天的公历元旦。

由于耶稣出生于犹太家庭,受割礼是履行与上帝之立约、确定犹太人身份、进入婚姻许可范围的标志,是犹太人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时刻之一。

耶稣受割礼是在他诞生后的第八天,自圣诞节之日算起,8天之后便是新年之首——1月1日。

16世纪格里高利历颁行后,基督教随着地理大发现及欧洲殖民者的海外扩张,大踏步地走向全球,公历得到最大范围传播,逐步成为国际通行纪年标准。

格里高利历自诞生之日便带有浓厚宗教色彩,初衷也为服务于基督教势力扩张,而主要节日无一例外都与耶稣紧密联系在一起,公历元旦自然概莫能外。

但是,格里高利历客观上为文明社会提供了准确、可靠而又科学的日历系统,对于推动人类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,而公历元旦也发展成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。

当然,从这个角度来说,经历4000多年之久的农历元旦的价值与意义也不遑多让。

民国政府改用世界通行公元纪年法后,将1912年定为民国元年,公历1月1日为“元旦”,此前的农历正月初一改称“春节”。

1949年9月,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京召开,时商定沿用民国时期已定的公历和农历并举的方案,并且将公历新年之始――元旦列入法定假日,从此成为全中国人民的节日。

当然,与农历元旦相比,公历元旦的庆祝活动、内容及其影响力等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。

如今, 我们说起“元旦”,通常是指公历1月1日,而农历正月初一则称为“春节”,这一约定俗成自1949至今已近70年。

因此,可以说,中国人过元旦已有4000年之久,但是,过公历元旦不过半个多世纪。

文化是在漫长岁月中多少代人潜移默化化出来的,像我们脚下老茧,是靠时间踩出来的,绝不是粉底霜或腮红,往脸上涂抹就可以容光焕发。

“生也有涯,无涯惟智”,需要文化在积淀的过程中扬长避短,取精去劣。

"元旦”演变为“春节”,到“元旦”而成当今意义上的“元旦”,不也是这么一个过程吗?

推荐阅读

年过年更好 日知日更新

有鱼有肉不算年 贴上年画才过年

中国9大“土豪村”! 逢年过节发“别墅”、“黄金”。。。

祭灶,办年货,灯节……1940年代的春节怎么过?

目前240000+人已关注加入我们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感谢您抽出  · 来阅读此文

更多精彩请点击【阅读原文】哦

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